索尼 VS BOSE,信仰之力大碰撞
对于许多人来说,音乐有着神奇的魔力,在午后的阳台上,品味会儿恬静乐曲,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在出行高峰时的地铁上,享受会儿动人音乐,通勤之旅将不再孤单;在心情沮丧之时,停下脚步来感受下音乐的魅力,是不是就重新充满力量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技术和主动降噪技术的融合为音乐玩家们带来了更为自由惬意的听音体验。索尼和BOSE作为音频领域的信仰品牌,也都各自推出了一系列无线降噪耳机,比如今天我们要聊的索尼WH-1000XM3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和BOSE 700无线消噪耳机就是各自的王牌产品,接下来就让我们欣赏下这两款产品的强强碰撞吧。
同属顶尖颜值,不同风格打造不同气质
每个人都会在意自己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这也是展现魅力的有效方式。
索尼WH-1000XM3耳机和BOSE 700耳机为我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设计美感,前者沉稳且干练,后者则更偏向于优雅与简约。设计风格的不同不代表颜值的高低,索尼与BOSE的工业设计都代表了行业内的顶尖水平,无论佩戴哪款出街,相信都能赚足回头率。
颜值是一方面,佩戴舒适性也是音乐玩家们关注的重点。索尼WH-1000XM3耳机采用伸缩梁架+悬浮式耳罩的架构设计,精心优化的梁架曲线能够轻柔地与头部贴合,无论头型胖瘦都能轻松舒适佩戴,不会因为头部动作较大而脱落。
BOSE 700耳机的佩戴体验也同样非常舒适轻松,不过这款耳机没有采用之前BOSE产品的设计,而是另辟蹊径,尝试了伸缩调节枢纽的新架构,因此从外型上来看更加前卫时尚,但佩戴有些不稳,头部动作稍大就很容易有脱落的情况。
可能有音乐玩家和笔者一样,头顶部位会比较尖,佩戴头戴式耳机时经常有挤压头顶的不适感,好在索尼WH-1000XM3耳机的头梁被高弹记忆棉内衬和皮革外皮包裹,触感柔软细腻,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BOSE 700耳机采用的则是超软泡沫面料内衬+高档皮革外皮的结构,佩戴也很舒服,只是触感体验相比索尼WH-1000XM3耳机要硬一些,稍微会有些磕碰感。不足之处是,BOSE 700耳机相比BOSE QC35二代,在重量上有所增加,而且这款耳机的头梁会比较容易沾灰,需要用户定期地进行清洁整理。
对于一款头戴式耳机来说,耳罩区域的触感是相当重要的。索尼采用的是软质聚氨酯泡沫释压耳垫,柔软性和透气性都相当不错,加大加深的耳朵空间结构能够将耳朵包入其中,不仅增加了佩戴的舒适性,还能够提升听音的沉浸感。
BOSE 700耳机耳罩部分采用的是蛋白质皮革,触感相比头梁部分更为柔软,也更具亲肤性和透气性,在日常佩戴中不会有闷热的不适感。
索尼WH-1000XM3耳机和BOSE 700耳机的控制面板布局都非常简约直观,功能方面也比较类似,电源开关、蓝牙连接、USB Type-C充电接口等都非常齐全。
同时我们注意到,这两款耳机都配置了3.5mm音频接口与3.5mm音频线,所以当耳机没电时,可以应急使用,此外在播放发烧级高品质音乐时,可以尽情地享受美妙音符。
两款耳机都支持蓝牙连接,不过索尼WH-1000XM3耳机拥有LDAC、aptx、aptX HD、AAC、SBS等多种编解码器,并且针对安卓用户支持NFC一触即连;而BOSE 700只拥有AAC和SBS编解码器,并且不支持NFC一触即连,兼容性上处于劣势。
降噪大比拼,索尼WH-1000XM3耳机险胜
接下来就是这场巅峰对决的第一场重头戏了,索尼WH-1000XM3耳机和BOSE 700耳机都拥有主动降噪特性,两款耳机的降噪性能孰优孰劣,就让我们实际体验下吧。
上图为索尼WH-1000XM3,下图为BOSE 700耳机,下文同
我们首先在办公室环境中进行了测试,所说是室内,但噪音依然不少,空调电机声、键盘敲击声、人员的交流声此起彼伏,平时可能不注意,但当戴上索尼WH-1000XM3耳机的一刹那,周遭的声音仿佛都凭空消失了一般。PS:测试中只开了降噪,没有开音乐。
这主要得益于耳机内置的专门的HD降噪处理器QN1,凭借32位音频信号处理技术、数模转换器和模拟功率放大器,能够将各种嘈杂声音进行了有效隔离与中和,实际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BOSE 700耳机没有配置专门的降噪芯片,借助BOSE自家的全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降噪效果也非常不错,戴上耳机仿佛就与现实处在了两个世界。
本着探究(抬杠)的态度,我们把两款耳机带到了游乐厅,嘈杂喧闹的环境对这两款耳机的影响是有的,并不太大,依旧保持在了可接受的范围内,最后主观感受下来索尼WH-1000XM3耳机,BOSE 700耳机虽然使用了多个麦克风收集外部的环境噪音,但是高频及人声的频率比较快,BOSE 700耳机制造的反向声波不能准确的进行抵消,因此实际降噪效果相比索尼WH-1000XM3耳机劣势较大。不过BOSE 700耳机的亮点双向消噪技术也很吸睛,当用户与他人通话时,双方都能享受到出色的消噪效果,仿佛是面对面地进行交谈一样。
我们注意到,两款耳机的配套APP程序,索尼Headphones和BOSE音乐中都加入了降噪设置,不过在这方面索尼大法实现了碾压。
针对停留、步行、奔跑、搭乘交通工具等不同的运动状态,索尼WH-1000XM3耳机能够借助SENSE ENGINE传感器,自动切换到相应模式,实现智能化的降噪管理,而且每种模式都带来了20级的降噪力度,方便使用者进行个性化定制,同时使用者还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对人声进行屏蔽,以免造成沟通不畅、误机误点这样的麻烦。
索尼还非常贴心地提供了气压降噪优化特性,能够根据外部大气压的变化实时调整降噪力度,即使是在乘坐飞机时,使用者也能一如既往地享受轻松愉悦时光。
BOSE 700耳机的配套APP则简陋许多,只提供了11级降噪选项,虽然也能根据运动状态智能调节降噪力度,但却不像索尼一样提供针对性的设置界面,也无法针对外部大气压的变化实时调整降噪力度,功能比较欠缺。
音质对决,索尼WH-1000XM3再下一城
对两款耳机的降噪性能有了直观的了解后,接下来就是第二场重头戏,音质大对决了。我们首先欣赏了蔡琴的经典老歌《被遗忘的时光》,随着轻柔的前奏在若断若续中慢慢加强,两款耳机的发挥也渐入佳境。
索尼WH-1000XM3耳机40mm驱动单元+液晶高分子(LCP)振膜的组合确实令人满意,加上专门的DAC和音频信号处理器和Hi-Res音效,实现了从低频到40kHz高频的宽广频响,将蔡琴老师充满磁性的嗓音,以及悠扬曲调都出色地展现出来,从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索尼对调音的成功把控。
需指出的是,索尼WH-1000XM3耳机支持LDAC高品质蓝牙连接,在此模式下,传输速率相比传统蓝牙播放有大幅提升,因此丰富的细节元素也得到充分保留,如果是IOS设备,AAC蓝牙连接也同样能够很好地还原本来音质。
BOSE 700耳机对高中低三频的拿捏非常自然平衡,BOSE标志性的动态均衡技术,很好地还原了曲子中的淳真风味,整体听感令人心旷神怡。美中不足的是,BOSE 700耳机声音比较缺少张力和感染力,对细节的还原也不够充分,所以长时间听音会有些浮躁感。
随后我们选择了一首摇滚风歌曲,来自Yonak的《Rockstar》进行测试,两款耳机的表现都相当出众,猛烈的鼓点加上有力的节奏感瞬间将我们带到了演唱会现场。
索尼WH-1000XM3耳机在演绎摇滚等快节奏乐曲时表现尤为出色,在保持高频润泽,中频宽广的基础上,低频显得十分醇厚有力,每一次鼓点都扣人心弦,却完全没有轰头的不适感,用“如鱼得水”来形容非常合适。对于喜欢看大片的用户来说,索尼WH-1000XM3耳机的重低音表现也令人满意,能营造出影院特有的那种临场感。
BOSE 700耳机的表现也很棒,节奏感强,低频部分也非常浑厚,只是与索尼WH-1000XM3耳机的魅力低音相比稍弱一些。
为了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索尼WH-1000XM3耳机和BOSE 700耳机都支持触控功能,操作方式也非常类似,左右滑动分别可以实现调节音量和切换歌曲操作,双击则能进行播放/暂停操作,不过索尼WH-1000XM3耳机整个右侧耳罩都是触控面板,因此使用起来非常便捷,而BOSE 700耳机的触控面板位于右侧耳罩的前半部分,比较容易发生误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WH-1000XM3耳机还提供了“快速提醒”功能,当需要临时和别人交流时,索尼WH-1000XM3耳机只需用手掌捂住右侧耳罩,声音会自动降低,松开手掌,声音随即恢复,非常人性化的功能。而BOSE耳机需按下左侧耳罩后方的小按钮才能开启对话模式,实际操作起来不如索尼WH-1000XM3耳机便捷快速。
至于电量方面,索尼WH-1000XM3耳机在蓝牙+降噪模式下能够实现30小时的续航,如果是有线+降噪,续航时间更长,达到了36小时,同时还拥有快充特性,只需10分钟就能实现5小时的播放时间;BOSE 700耳机则能够实现20小时的连续播放,同时还需要15分钟来补充3.5小时的电量,相比索尼WH-1000XM3耳机差距较大,但也能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索尼WH-1000XM3耳机直取王座
总的来说,索尼WH-1000XM3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和BOSE 700无线消噪耳机在外观颜值方面平分秋色。在音质表现上,索尼WH-1000XM3的重心在低频部分,因此整体体验比较沉稳,BOSE 700耳机的三频呈现则比较均衡,但因为细节方面有些粗糙,所以实际听感稍有些上漂,降噪效果方面也比较逊色。另外需指出的是,索尼WH-1000XM3耳机在配套APP程序的完善度、耳机操作的便捷性,以及电池续航等方面也都更胜一筹。
目前这两款产品在京东商城都在售,其中索尼WH-1000XM3耳机售价2899元,BOSE 700耳机售价2999元,用户可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产品。
购买链接
索尼WH-1000XM3头戴式无线降噪耳机:京东商城
BOSE 700无线消噪耳机:京东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