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查看:4303 回复:0
泽森音响

Spendor Classic 1/2 大型书架音箱 丰富流畅 撩动人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全新改款的单元 老型号、再创新


一个全无花巧的长立方体声箱,一副非常典型的英式鉴听器模样,一种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沿用至今、无大变化的造型! 单就这几句中性陈述而论,不单叫人幻想不出魅力何在?甚或有多少赶客效果!当然, Spendor 者不会因这几句而有啥负面想法,但不知 Spendor 者若因这几句、又或因本篇主角的老实造型而抗拒再去了解它的话,恐怕会走宝!恐怕将会错过认识一对声音来得丰富、流畅、甜美,兼细致又透明得来不刺耳、不带毛躁,且音场属深后不埋身之好音箱的机会!

 


 

伦理上,今日的 Classic 1/2 的始祖为早于一九六九年面世的BC I。BC I 的走三单元制,包括双高音单元(一超高音、一高音)再加一中低音单元,于前障板上作超高/高/中低/单一低音反射气孔直列。同一时期亦类似格局的SP1,但低音反射气孔靠侧,且左/右两喇叭作镜影对称。再之后,于一九九零年由三路三单元,由上而下直列一超高音、一高音、一低音,但低音反射气孔一开二,并搬上超高音两侧的SP 1/2取代。四年后,再推出后继的SP 1/2 E,往后再有 SP 1/2R、SP 1/2 R2 等版本。多年、多代以来的 SP 1/2,由声箱尺码、单元排列及低音负载模式,均未曾有根本性改变,改变或改良主要在于各单元的技术及物料,内部接线,又或面板上两 反射孔/调谐管出口的处理。但,当进入今一代Classic系,SP 1/2 出现了翻天覆地得来却又叫人不感陌生之变!

 



时间就是最佳证明

 

今日的Spendor旗下虽有小巧、雅致又和味的A-Line或倾向理性分析的D-Line,以应用家的不同口味或需要,Spendor于廿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创立之初,已跟BBC鉴听器的研发扯上关系,影响一直至今。五十年过去,仍不忘初心,Classic系的发展从未间断。时间就是最佳证明,半个世纪过去,经历两到三代人,Spendor Classic系仍受追捧,并发展出由书架音箱到座地大音箱。进入今一代Classic系,型号上沿用已久的SP不见了,直接了当地称为Classic 3/5、Classic 3/1、Classic 2/3、Classic 1/2、Classic 100、Classic 200,六个规模差异相当大的型号。

 

Spendor 表示,自旗舰作SP200推出,成为全球热话后,2017年,他们对全系成员来了一次检视、并作出重大改良。新一代的 Spendor 驱动单元,采用先进的聚合物及Kevlar音盆、合金铸造单元框架、高效率磁驱系统,优化的电动态阻尼、出色的散热效能。分频网络亦经过精心改良,务求将透明度及动态对比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以 Classic 100 为蓝本

 

至于 SP 1/2 那翻天覆地得来又叫人不感陌生之变,就是以系内的明星级型号,即过往叫SP 100、如今叫Classic 100为蓝本,再按比例缩小。

 

 Classic 100 (SP 100) 为蓝本下,1/2的三路单元,不再是直列一超高音、一高音、一中低音、两低音反射气 孔开在超高音两侧的格局而系改成Classic 100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沿用至今的中/高/低三单元垂直排列。这编排下,有助修正三单元发音面到达聆听点的时/相差。高音单元乃Spendor 跟挪威 SEAS 的共同设计。虽属至普遍的半球形软膜高音,却并非最常见的 25mm/约1吋口径,而是22mm/约0.9至0.8吋之间,但悬边则相对粗壮得多。他们的设计方向并不在于甚么超高音之向上延伸,他们深信延伸至25kHz已足够、亦最恰当。反之,增强向下延伸更为 重要足以令分频点设于较低周率之2.7kHz,务求高、中 音有更平顺衔接。150mm (差不多六吋) 口径的中音单元,音盆并非过去沿用的半透明聚合物音盆,而系不透光且黑墨墨的EP77 物质。210mm(逾八吋)口径的低音单元,音盆为 Bextrene、Kevlar的复合设计,这种轻巧、坚硬,且不易积存能量的物料,Spendor对之似特别有感情。过去,虽则不同的音盆材质虽不断涌现,但他们仍认定这才是Classic系成员所需要的音响特性。多年来的市场反应亦証明,喜欢 Classic系的发烧友或用家,都欣赏这音色取向。

 

某特定范围及幅度

 


此外,音箱结构亦经过强化,并加入新型弹性体面板阻尼设计,进一步减少不良谐震之同时,保留必须、适当而受控的箱体共鸣。当绝大部份设计师奋力杀退所有箱体谐震、共鸣之同时,Spendor Classic 系并未有跟随大队、主流,而系刻意保留、造出他们需要的箱体共鸣。他们深信,既然乐器有共鸣箱,扬声器亦有需要适当的共鸣,从而令声音更加自然又人性化。通过以手指敲打声箱的简单实验,我发现 Classic 1/2 的前障板非常沉稳、结实。倒也想当然,前障板起震的话,势必影响单元运作,声音肯定变得混浊。而箱侧、箱背以至箱底的回响皆低沉短促,唯独箱顶有大不同,明显带点共鸣感,故我估计 Classic 1/2 的适当而受控的箱体共鸣,主要来至声箱顶板。只会随特定的周率共震,且并非单一周率兼额定于某特定范围及幅度内震动,以达至设计者预期中的声音特性。

 

校声与摆位

 

可以想象,两者的格局同出一辙,Classic 1/2 而不拣 Classic 100 的原因,不是体积就是消费的考虑,可能是个人对Size的喜恶,亦可能系条件限制。既然Classic 1/2 等同细码/精巧版的 Classic 100,那就玩精巧、精简地以合并机去配合,就来一款近期发现的货色,且跟Classic 1/2 相当合拍的合并机 Luxman L-509X。负载8Ω阻抗;灵敏度87dB的 Classic 1/2,L-509X可生出120瓦功率去对应。实试过,本社大房虽达450方呎,但将L-509X 的音量扭至十点钟方位 已够声、十一点则达可接受音压上限。这配搭若放到二百方呎以内的一般家居,肯定游刃有余。凭变换配器校声之余, Classic 1/2 的三路分频输入上,其实亦有事可为!并不是要说双功放甚或三功放分音类高成本又碍地方的游戏,而是通过喇叭线直接上那组接线柱、又哪组经连接线Jumper输入的手段,以微调高/中 /低三路间之平衡度。简单讲,喇叭线直驳、讯号直接输入的一路,能量衰减最少。反之,经连接线Jumper输入的能量衰减必相对较多。就此,即可在只花时间成本之下,令高、中、低中任何一到两路的能量较强或弱,以配合个人口味、房间声学反应或配搭特牲的需要。再进一步,就是以不同特性的连接线 Jumper 去配合。当然这牵涉额外花费,但改变甚明显且丰俭选择皆有之!



摆位方面,离墙可以、贴近后墙亦无妨,由于采取前喷式低音反射孔,故无背喷式怕贴近后墙、低音被后墙过度激励之忧!我于大房中离墙摆开 Classic 1/2,适当的拗入 toe-in角度下,再加上两喇叭跟聆听点采取等边三角关系下,场面开阔而正路。声音亦同样正路、悦耳之间,亦甚人性化!

 

动听、入心

 

Lennon Legend》中的John Lennon唱其经典名曲 〈Imagine〉,一开声就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化感觉,充满情怀。一份好丰富、好丰满的感觉,能够在这个于一九七一年录制、完全谈不上靓的录音中显现出来,我知道这就是演译的魅力、就是音乐感染力,确实是动听、入心的感觉。Isabelle Faust 拉奏《JS Bach‧Sonatas & Partitas》, 只单一支小提琴,依然毫不单调,基音、谐波、堂音皆层次鲜明,且强弱、主次有序。有鲜明而自然的主体,亦有偌大的空间感,非常精彩的音乐画面,极之入耳,令人享受加投入的音乐重播


规格:

三音路 / 低音反射式 / 书架大型

  • 效率:87 dB

  • 阻抗:8 ohms

  • 频率响应:30 - 25 kHz

  • 单元:高音:22 mm 中音:150 mm 低音:210 mm


文章转载自:

https://www.pcstore.com.tw/hophone23817612/M53432084.htm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登录后才能回复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