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广大影音发烧友对提升视听效果的关注面不再局限于设备均衡、电源处理、线材搭配和摆位避震,同时随着普遍文化水平的提高,更多的高知分子还关注到空间声学对声音的叠加染色,所以在追求最好声音的路上,除了搞好以往的每个点外,还有很多不遗余力的强化空间声学,以面面俱到的完美主义态度来践行发烧之路。在这条路上极具代表性的就是360公司总裁周鸿掉,他亲自在微博上发文几年反复拆装4、5次才得到一个满意的声音效果。
从老周的曲折坎坷发烧路上来看,除了看到一个真正发烧友追求好声音的执念之外,我们还看出目前影音爱好者对空间声学的困惑。然而空间声学却不是只言片语能解释得清的,今天我们就以最关键的一个指标——空间混响时间,来作一个深入浅出的解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1. 全世界来说,中国的GYJ26-86、美国THX和HAA认证培训取自PMI、然后还有国际电联ITU-R BS.1116-1等标准都有准确的界定:录播室必须具备一定量的混响时间,并且这个混响时间一定是与空间容积挂钩,并随容积一起增减。
2. 录音师在编辑唱片或电影音频文件时,是在这个符合各国混响时间标准的录播室里通过监听音箱作电声回放,声波一直叠加此空间的声学混响声学特性的情况下,通过人肉耳和结合仪器,加上经验来编辑修饰制作唱片母带和大片音效。并不是像音箱厂或科研机构的半消声室(中高频无混响时间)或全消声室(容积很大,6面全吸声,模拟大自然中的无反射自由声场)里来做测量测试或科研。
3. 录制原文件(毛片),AV不用多说,必然全是来源于现实(例如爆炸、碰撞、金属、挥舞等各种真实音效)但夸张于现实(拳拳到肉,现实中可不会打得那么震颤)。然后重点说一下HIFI交响乐录制,先说一下HIFI交响乐几种录音方式:同期两轨录音、分期多轨录音、同期多轨录音。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