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音响论坛」刘总编观点说】音响绵羊讲座68:唱片录音不好听不是录音师烂,而是自己的问题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375 发布日期:2024-12-13

摘 要:因为能够在这些唱片公司任职的录音师都是学有专精者,其录音品质会有一定的水准。

1.jpg


在谈论这个重要的观念之前,我要先将唱片缩小为一般叫得出名号、声誉好的古典音乐品牌所出版的唱片,例如DG、Sony、Warner、Harmonia Mundi、BIS、Reference Recordings等等很多大大小小、有规模有历史的唱片公司。为什么?因为能够在这些唱片公司任职的录音师都是学有专精者,其录音品质会有一定的水准。


此外,这些唱片公司的唱片制作人通常也会严格把关,比较不会滥竽充数。至于为何要限制在古典音乐?难道爵士乐、流行音乐录音就会烂吗?不是,这是因为古典音乐对我而言比较容易判别,你爱用爵士乐、流行音乐都是个人自由,无关音乐歧视。


许多音响迷都会追求所谓的「发烧录音」,并认为除了被发烧唱片榜单列为发烧录音这些唱片之外,其他的唱片录音效果都不好。在此我要严正的说:如果你真的是这么认为,我可以确定你的音响系统(包括器材与空间)一定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但是你自己却不知道,还沾沾自喜以这套有缺陷的音响系统去衡量唱片录音效果。换句话说,你可能冤枉了多数录音师。


如果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市面上很多所谓的发烧唱片,其乐器编制很简单,而且大多数有突出的人声、有让人震撼的鼓声、加了很多的人工残响刻意制造空间感。这种发烧片录制公式在许多流行音乐中随处可见,不可讳言也很受音响迷欢迎。为什么?因为突出的乐器音效是音响迷喜欢的,而且简单的乐器编制对器材、空间而言播放难度比较低,一般空间、一般音响器材都能应付,音响迷往往也能听到他喜欢的音响效果。


反而,讲究音乐平衡性的四重奏、五重奏、六重奏、协奏曲、管弦乐曲等,因为音响迷自家音响系统难以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加上乐器编制复杂,所以很难播放出好听的音响效果。许多音响迷会误认这些录音是无味的、不好听的。事实上,这些录音才是「自然」的录音,也是追求音乐平衡性的录音,如果能够以一套比较平衡的音响系统播放,就会发现到音乐的平衡之美。


当年,我在编写第一版「唱片圣经」时,就发现台湾音响迷受到美国TAS的唱片榜单影响很深,而TAS唱片榜单的主要撰写者Harry Pearson(1937-2014,当年的创办人、老板、总编辑)对录音的喜好比较偏向气势磅礴、音效突出者,所以入榜的唱片以RCA、Mercury、Decca、EMI等这类音响效果灿烂的唱片居多,反而讲求音乐平衡性录音的DG、Philips唱片很少入榜。于是我除了TAS榜单之外,另外加入日本300首名曲、英国企鹅评鉴三星带花者来平衡,后二者的推荐标准以诠释为主,所选唱片的录音效果也多属自然平衡者。


当音响迷自己不知道自家音响系统的缺陷时,他们对唱片录音好坏的评价就好像在找拼图所缺的那几小块一般,唯有少数刚好能够吻合的那几小块他们听起来才会好听,其他大部分唱片录音都不好听。这让资浅的音响迷都会以为世界上杰出的唱片录音就是那几张、杰出的录音师就是那几个人而已。


实情是,声誉好的唱片公司录音效果只有三种,一种是自然平衡的录音,如室内乐、海顿、莫札特等的音乐;另一种是音乐本身编曲配器音响效果就突出的录音,如展览会之画、天方夜谭、普通人的开场白等等。第三种则是神来之笔的录音,如王羽佳与杜达美合作的拉赫曼尼诺夫钢琴协奏曲等。再怎么不济,这些唱片公司也不会有所谓音响迷耳中「录音很烂」的唱片。但是,由于音响迷自家音响系统的缺陷,上述三种录音可能都会被归类于不好的录音。


所以,如果你一直坚持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张唱片录音效果好,其他都不好时,这并不是你的评判标准高,而是你的音响系统有重大缺陷而你不自知。反之,如果你能够以「为何海顿、莫札特、贝多芬、各类室内乐的录音怎么听起来都不好听」的怀疑态度去找答案,就有可能会一步步发现自家音响系统的缺陷,并加以克服。


其实,最快能够了解自家音响系统缺陷的方式,就是去找一套不错的耳机耳扩(不必太贵,但要中性),将你认为音效不好的唱片重新听过。耳机不是万能,但至少可以排除聆听空间的严重扭曲,开启你懂得反思调声的大门。


推荐商家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