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614 发布日期:2024-11-09
音响迷都会走过调声这条路,这条路上岔路很多,稍一不慎就会走错路。走错路有可能永远到不了目的地,也有可能绕了一大圈之后才到达目的地。如果走对路,当然就是音响胜利组,从此过着童话世界般的快乐生活。
而调声之道涵盖千丝万缕,这些千丝万缕往往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人「莫名其妙」。所以,要如何在调声过程中提纲挈领、去繁就简就显得很重要。换句话说,音响迷最好要先理出调声的优先顺序,按照这个顺序逐条解决,这样可能少走许多冤枉路,也可能少花许多冤枉钱。
调声过程中,要优先处理的当然是你的耳朵确定能够听得出来的措施。其他你的耳朵「现阶段」听不出来的措施不是不处理,而是留待以后再处理,因为如果你听不出来,这些调声措施目前对你而言是毫无意义的。不过,现阶段听不出来并不代表永远听不出来,所以慢慢来。
什么是耳朵听得出来的调声?例如改变聆听空间的长宽高尺寸、与声学布置绝对可以听得出来;「大幅度」改变音箱摆位与聆听位置也一定可以听得出来;更换器材当然听得出来;采用可以将市电提升到115V-120V之间的电源处理器(容量够大)、让扩大机吃饱饱一定可以听得出来;将很脏或生霉的黑胶唱片以超音波洗唱片机洗过之后,一定可以听得出来。这些举措很多,以上仅是举几个常见的例子而已。
什么是现阶段耳朵听不出来的调声?这个范围很大,而且因人而异。例如降低聆听空间的背景噪音,耳朵可能听不出来音乐动态范围提升多少,但身体可以感受到音乐听起来更舒服了;采用去除黑胶唱片上静电的各种处理,耳朵可能听不出来,但将黑胶唱片靠近手臂,手毛就会告诉你黑胶上有没有静电;加了超高音音箱,耳朵听不到20kHz以上的频域,但身体可能会感受到变化。
还有,二部器材测试规格THD 0.0001%与0.01%,眼睛看得到,但耳朵听不出来(数据不代表好声,但有些人会据此选购器材);EMI量测器上的EMI数值高低,眼睛看得到、但耳朵可能听不出来; 各式震动你看不到,可能也听不到、感受不到。以上所提这些例子理论上会影响声音,但可能你听不出来。
最常见的是,线材有些人听得出差异、但你可能现阶段听不出;各式垫材有些人听得出差异,但你可能现阶段还听不出 ;各种电源处理你可能听不出差异,但你认知上觉得经过处理声音会更好,这些都可以留在后面处理。总之,只要别人说听得出来、但你却听不出来的调声,都可以放在后面再处理。
至于,贴一张符在音箱上,或吊挂一支小提琴在二支音箱之间的墙面上,或点一盏Tiffany灯,有些人认为听得出声音的变化,这已经进入视觉影响听觉的领域,不在讨论范围内。
我要强调,一套音响系统声音表现的好坏,不是单一某种调声或单一更换器材就能成事,事实上好声是许多重大与细微的调声成果所累积而成。更重要的是,音响迷对于好声的判断是会随着经验而改变的,而经验的的关键就是你的辨声能力与对音乐的品味,这二项能力会影响你的调声方法与认知。
所以,调声之道最终还要加上时间的淬炼,也就是熟成。在短暂某个时点中,你看不到、听不到、感受不到声音的变化,但等到你熟成之后再回头看,就会发现自己的调声成就进步了。
调声之道可以浅如池塘,也可深似浩瀚大海,一切存乎你的认知。